当前位置: 首页 » 社区动态 » “十佳居民”评选:先进事迹
“十佳居民”评选:先进事迹
发布日期: 2009-12-17  浏览次数: 384
见义勇为的好党员——苏良品
      苏良品同志,男,1946年12月生,菱湖新村社区4栋601室居民,是1984年5月入党的老党员,也是社区党委和社区党员议事会成员。苏老在离开工作岗位退休几年来,时刻牢记党的教导和党章的要求,总是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积极主动协助社居委开展各项工作,他只要有空就会主动来到社区询问可以帮忙的工作。他时时刻刻关心我们共同生活的大家庭——社区。为社区,为我们身边每一件小事默默地奉献着······
      2008年12月14日,一个平常而普通的日子,但是对于对苏老来说,那却是一个惊心动魄,刻骨铭心的日子。事情发生在11月15日上午9点左右,要去潜山县办事的苏老,从安庆乘了一辆大客车来到源潭镇,在转乘途中,因车上满载了乘客,坐在副驾驶位置上的苏老便让女孩坐在了自己的腿上,快接近一处转弯地段时,苏老突然发现迎面一辆大货车急速驶来,没容苏老多想,他一下子用双手紧紧搂住坐在腿上的女孩,一声巨响后,苏老就失去了知觉。不知过了多长时间,待苏老慢慢睁开眼时,见车内冒着大量白烟,小女孩还在他的怀里,虽然碎玻璃渣全溅在脸上、身上,全身疼痛难忍,但不能动弹的苏老担心油箱爆炸,赶紧让惊吓过度的女孩尽快从破碎的前窗爬出去,自己则躺在原地等待救援。待急救人员赶到现场时,司机已经死亡,其他乘客都有不同程度的受伤,只有苏老伤势最重,而他怀里的女孩却毫发未损。
      这件事情发生以后,在社会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苏老的这种见义勇为的事迹被安庆晚报等报纸大加报道,作为一个普通的基层党员,他在车祸中用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见义勇为的英雄赞歌。身为党员﹑支部书记的他,以实际行动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树立了一个共产党员的崇高形象,这种行为把我社区实践科学发展观学习活动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为我们社区党员、群众都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三代同堂  其乐融融——陈少宾之家 
      在菱湖新村社区里有这样一户普通而平凡的家庭,男主人陈少宾现年63岁,妻子陈爱莲现年58岁,老俩口与儿子、媳妇及孙子五口人居住在菱湖新村2栋702室。这户平常人家三代同堂,尽管家庭经济环境并不富裕,但家庭生活却过得开心、快乐、幸福、美满。左邻右里都称他家是“和谐之家”。
      一、精心教育子女,以身作则,循循善诱
      陈少宾过去曾是市轻工塑料厂一名中层干部,在工作岗位上他爱岗敬业,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这给家人树立了良好的榜样。他严格要求子女,教育子女热爱党,热爱祖国,遵纪守法,积极工作,多做对社会有贡献的事,绝对不能做损害社会的事和损人利己的事,要做一个好公民。
       二、家庭和睦团结,重在沟通与关怀
       俗话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家里的每个人对事情有不同的理解,难以一致。人际之间存在分岐,自然存在摩擦。陈少宾一家也不例外。但他们找到了解读“这本难念的经”的方法,就是家人之间的沟通与关怀,事事以大局为重。陈少宾一家总是利用全家聚在一起的机会,通过谈话沟通的方式,来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了解和感情。由于家里的每个人都做到互敬互爱、互相信任、互相支持,和睦相处。因此,多年来,他们夫妻之间、父子之间、婆媳之间关系都很好,没有口角,和和睦睦。在小夫妻俩双双下岗时,作为长辈,陈少宾鼓励他们积极寻找就业机会,不挑不拣。小夫妻俩工作后,由于工作繁忙,根本无法照顾孩子,老夫妻二人积极做好后勤工作,包揽了全部家务,每天接送孙子上学,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三、热心公益,积极参与社区事务
       该家庭能保持良好融洽的邻里关系,尊重邻居,积极参与社区的各项活动,配合社区开展相关工作,热心公益事业 , 在汶川大地震中等各类募捐活动时,他们总是积极的响应,带头奉献爱心,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曾评为五好家庭之一。
       俗话说:家和万事兴。一个和睦温馨、互敬互爱的家庭氛围能给每一个家庭成员带来温暖、快乐和前进的动力。
 
热心细心人  朴实助邻里——陈立顺
      俗话说,千金难买邻里情,远亲不如近邻。一幢楼房也好,一个社区也好,邻居住在一起就是一种缘分,急时彼此照应,大家自然过得心情舒畅,社会也会变得更文明、更温暖、更和谐。
      菱湖新村10栋307室的王一敏老人,儿女都在外地上班,一人居住、身体不好、行动也不是很方便,虽然请了保姆,但早晚还是缺人照顾,可是王老很幸运遇上了一个好邻居,她就是住在楼上的陈立顺大姐。说起陈立顺,小区许多人都认识她,她是一个普通的家庭妇女,体弱多病,丈夫在几年前因病撒手人寰,留下她一人拉扯着在外地上大学的儿子艰难度日,生活的困苦可想而知。但经历过苦日子的陈立顺,最知道什么样的人更需要帮助。她还将自己家的电话告诉了王老,不管是白天还是晚上,只要王老叫她,她都立马赶过去,从不耽搁,平时有空还经常上门关心老人的日常生活,帮助老人买菜、买早点,倒垃圾、有时王老在外晒被子、衣服的,经常都是她帮着收起来。当别人称赞她时,她总是说:“老人是空巢老人,将心比心,邻里之间互相帮助是应该的,没有什么值得表扬的。”目前王一敏老人还在住院,陈大姐还是经常的去看望老人。王老非常感动的说:“感谢党和社区,感谢我的好邻居,不是亲人胜似亲人,使我过上了幸福的晚年生活”!       
       远亲不如近邻,的确。创建和谐社会的重点在社区,这就要求我们大家人人都要有爱心,互相帮助,共创和谐。这个事例虽然很普通,但邻里之间互助互爱,就应该像他们一样,这个世界才会充满温暖,社区才会更和谐。
 
 
好婆婆——程绪珍
      程绪珍,女,65岁,与丈夫宣益宏居住在菱湖新村社区3栋101室。多年前,婚姻的缘分使他们成为了一个重组家庭。她通情达理、持家有道、爱护晚辈、团结邻里,家庭和睦的事广为邻居所称道,她用她特有的勤劳、善良、纯朴,用她全身心地爱让这个家庭始终保持着一种祥和的气氛。
她用自己的一片真心,把媳妇当自己的闺女看待,每当儿女们家庭遇上困难时,豁达的她总是主动地鼎立相助,因此大家都能理解婆婆的苦心,家庭之间人人关心,互相帮助。
      程阿姨对孩子们的所作所为换来了儿子儿媳的孝心。可她从不愿麻烦儿女们,她说,孩子们大了都有自己的日子要过,我不缺胳膊不缺腿的,只要能动弹就不要耽误他们的日子。
      她不光持家有方,和邻里的关系也都处得十分融洽。熟悉她的老人们说起她,一个劲地竖大拇指:那可是个好人哪!自从来到宣家,就从没有见她吵过一次架。邻里有难,她总是热心帮助,作为菱湖新村这个大家庭的一员,她在社区里也是个识大体顾大局的优秀居民,多年来,非常支持社区工作,一直是社区的居民代表,为其他居民带了个好头。程阿姨说:“参加社区开展的活动不光是图个热闹和高兴,大家把关系处好了比什么都好。人生在世一辈子,干吗非得活得疙疙瘩瘩的?”
       尊老爱幼,人人赞;家庭和睦,人人夸;顾全大局,人人颂,
       程绪珍用自己对重组家庭的责任心和一颗真诚善良的心,诠释着这个家庭的所有的生活景象。她是我们当之无愧的“好婆婆”。
 
 
好妻子——马巧云
      马巧云,女,1949年6月出生,居住于菱湖新村社区3栋601室。
      马巧云看上去可不像一个六旬老人,她充满活力,是一个热爱生活,关心家人和邻里的老人,  她是文艺活动的爱好者和积极参与者。她热爱生活,尊老爱幼,邻里和谐,受人好评。作为菱湖新村社区老年文化队伍的一员,有时为了社区的文化活动连饭也顾不上按时吃。她经常组织社区中老年人进行文化娱乐活动,积极投身到社区的公益文化活动中,在她的组织带领下,社区的老年文化社区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每当邻里有了困难,她总是热心帮助解决,所以社区的邻里也愿意和她交心、谈事。
      她与丈夫的感情非常好,结婚多年,夫妻二人相敬如宾,家庭生活和和美美。在处理家庭的大事时,夫妻互相通气,商量决定,做到办每件大事双方都心情舒畅。她勤俭持家,合理安排家庭收入,从不铺张浪费。她每天都把家务活儿干得妥妥当当,从不让丈夫操心。丈夫身体不好,因此生活的重担全落在她一个人身上。但她从未半句怨言,用自己的爱心、自己的劳累和坚忍不拔的毅力肩负起一个大家庭的责任,她确实是一位好妻子。
 
 
好少年——禹青
      禹青,女,家住菱湖新村4栋101室,安庆二中初一学生,在大家的关心和老师的辛勤培育下,她从一个不懂事的孩童,逐渐成长为一名爱祖国、爱人民、爱集体、长大要报效祖国的优秀少年,并把这一远大理想运用到日常的具体行动中。她尊敬师长,团结同学,举止得体,品德良好。她学习认真,有很强的创新意识,各科成绩名列前茅。她从小热衷美术,曾在2003和2004年全国中小学优秀美术书法摄影作品大赛中获奖。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品学兼优、全面发展的好学生。
      禹青不但在学校成绩优秀,还积极参与社区组织的公益活动,从不随手乱扔垃圾,遵守公共秩序,帮助弱小等,只要自己力所能及,她从不推辞,既锻炼自己,也丰富了生活。在“5.12”汶川大地震中,自发与同学在外募集捐款达1000多元。
       禹青的全面发展还表现在日常生活中。她是一个懂事的孩子,平日在家里,还经常帮助爸爸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让亲情其乐融融。对待邻里,她文明礼貌、与人为善,休息时间绝不会制造噪音影响邻里的休息,深得邻里喜爱。
       愿禹青在已初步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基础上,发扬优点,克服不足,再接再厉,争取更好的成绩,从而更好地为祖国的明天服务。
 
 
  好儿媳——孙友珍
    孙友珍,女,19631月出生,原市制面厂下岗工人。
    1986
, 她与胡海结婚,一直跟公婆一起过,她深知作为儿媳肩上的责任和义务。她认为,亲情是一个人善心、爱心和良心的综合表现,尊敬老人、孝敬老人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如果一个人连孝敬老人都做不到怎么做人呢?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几年前,公公因病去世,给这个原本幸福的家庭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从此她暗暗下定决心,今后无论怎样,都要孝敬自己的婆婆,让老人安享晚年。她和婆婆朝夕相处了20多年,从没有红过脸,非常幸福和睦地生活在一起。几年前在经济体制改革的大潮中,夫妻二人双双下岗,全家在困难情况下,仍坚持为女儿上学提供条件,并且本着一切自食其力的精神,积极动员丈夫自己找工作,丈夫在下岗后自暴自弃,每天都会和她闹脾气,面对丈夫的吵骂她从不计较,并从精神上给与丈夫鼓励,让丈夫慢慢变得自信,最后在外地找到了合适的工作。她本人也在社居的帮助下顺利实现了再就业,在社区大门口摆起了早餐车,每天靠自己的劳力赚钱维持全家的生活,为了更好支持丈夫放心工作,孙友珍一人担起了操持家里家外的工作,仼劳仼怨。她时常说丈夫在外干事很辛苦,家里的事就不让她分心了。
    孙友珍以无微不至的爱心和吃苦耐劳的品行,把传统孝道体现在日常生活的一点一滴中,实践并播撒着中华民族尊老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
 
 
好丈夫——胡来庆
      恩爱夫妻在经历几十年的风风雨雨后,依然能"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是每一个人都憧憬向往的日子,而在菱湖新村社区14栋403室就有这样一对老夫妻。主人胡来庆今年72岁,1997年退休,退休前曾任化学工业局副局长,老伴也已70岁。多年来他们不离不弃,相濡以沫,特别是胡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夫妻俩的晚年生活,也为自己的人生,涂上了一笔温馨的夕阳红。  
     几年前,妻子祝曾慧被确诊为尿毒症,丈夫胡来庆,在衣食住行方面照顾得妥妥当当,这对老夫妻在经历雨雪风霜之后更加弥笃情深,他以一个传统的中国丈夫用最朴素的方法诠释了对爱人不离不弃的忠贞。    
      端茶送水,洗衣做饭,照顾好妻子的衣食住行,成了胡老每天的必修课。每天早晨,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帮老伴儿刷牙洗脸,然后上街买菜。老伴儿喜欢吃什么,如何保证营养平衡,都已经牢记在心。整个上午,要买菜煮饭,洗衣洗碗,还有家里的一切卫生,忙里忙外,一刻也不轻松。人们看着他浑身上下都干干净净的,就知道他脏衣服没少洗。由于长期卧床,老伴免疫力下降,其它疾病也乘虚而入,因此要经常换洗衣服,但他从没有一句抱怨的话语,总是及时为妻子更换衣物,按摩。看着丈夫忙碌的身影,祝阿姨总是心疼地直掉眼泪,话在喉咙里哽咽,却发不出声音。这时候,胡来庆总是安慰妻子说不累。中午,在老伴吃饭的间隙里,忙了半天的胡老终于能稍微休息一会儿。因为老伴每天都离不开药,所以他坚持喂药,一天三顿,从未间断。俗话说,"久病成良医"。他因为服侍妻子这么多年,现在妻子身体哪里不舒服,需要吃什么药,他都心中有数,懂得怎样对症下药。这其中的点点滴滴,外人无法感同身受,只有这对老夫妻才能切身体会到个中滋味。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胡老无怨无悔,并持之以恒。女儿女婿看见父亲这么辛苦,非要回家伺奉,但他就是不让他们插手。他自己也说,子女都很孝顺,但他们也有各自的工作,不要给儿女增加负担了,再说我一个人就能行。  
      虽然他们的生活比一般人带有 "苦味",但能正确对待人生,能够在心灵上互相扶持,笑面人生,他们的苦难磨砺了亲情的坚强,亲情也因苦难而彰显光芒。    
 
 
用孝心铸就做人风范 ——贾铭芬
      行孝是善心的体现、爱心的写照、是耐心的考验;
      行孝是至高的道德、高尚的行为、是做人的风范。
  在菱湖新村的老年公寓里,几乎每天都能看到一个忙碌的身影,她就市公交公司职工,家住纺织南路74号2栋102室的贾铭芬同志,多年如一日用她的孝义之心照顾年迈体弱的奶奶,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美谈。
      贾铭芬,出生于七十年代初期,在当时她的家庭属于贫困的家庭,生活的磨难,激起她从小勤劳坚韧刚强的性格,父辈的披星戴月的苦难生活,使她感受到了父母的哺育之恩,可天有不测风云,前几年,父亲终因劳累过度,瘫倒在床,母亲也已年迈,老夫妻连照顾自己都成问题,更别说要照顾95岁高龄的奶奶了,也就从那时起,贾铭芬延续了父亲的孝心,成为了奶奶的床前孝孙。为了让奶奶不孤独寂寞,于是,贾铭芬把奶奶送到了离家最近的菱湖新村老年公寓。一有时间,她都会挤出工作之外的点滴时间照顾年迈的奶奶,嘘寒问暖,摇扇驱蚊,使老人颐享天年。每隔几天,就给奶奶洗头、修剪指甲。并坚持不懈为奶奶按摩,捏腿。为使奶奶能增强抵抗力,她在寒冷季节到来之际,为了让老人加强抵抗力,她每年带着奶奶去医院输一支白蛋白。虽然自己的家庭并不富有,爱人下岗,还有个孩子上幼儿园,但她还是承担了奶奶需要的全部费用。现如今,在贾铭芬的精心照料下,奶奶身体健康、精神矍铄,认识贾铭芬的人都说:如果没有她真诚至深的亲情,老人怎么能过上这幸福的晚年生活?贾铭芬用她的孝亲敬老之心,使人们口碑载道,也为自己铸就了做人风范。
 
 
自强之星——金来涛
     金来涛,男,汉族,高中文化,1960年出生,中共党员。该同志十几年如一日,诚信经营、热心公益事业、奉献社会,体现了一位普通共产党员的高尚情操。
       一、艰苦创业、开拓进取
  1984年,24岁的金来涛退伍,于1992年2月办理了停薪留职,离开了原来的工作单位--长风乡企办,下海第一次做起了生意。1992年3月他开始从事商业经营,从单一零售发展成为现在的批发白酒、啤酒代理商。  
       二、诚信经营,童叟无欺
  十几年来,他始终坚持诚信经营,依法纳税,从不弄虚作假,成为广大个体户学习的楷模。做起生意来他不怕辛苦,常常一个人在店里卖货,一个人进货,当时的生意不算景气,举步维艰。但他坚信:只要付出努力,一定能得到丰硕的回报。在辛苦中,磨炼了他的意志,锻造了他的毅力。由于他不怕辛苦,不怕劳累,待人和善,加上经营有方,他的生意日渐兴旺起来。经过十年的打拼,他的经营规模不断发展壮大,并协助工商、税务、烟草部门义务宣传国家的法规和政策,在广大个体经营户中树立了较高的威信。 
       三、热心公益,反哺社会
  金来涛同志是一名懂得感恩的人,他认为自己能有今天,全靠国家的各项扶持政策好,同时也离不开曾经帮过他、支持他的人。因此,他始终惦记着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在国家有困难需要帮助的时候毅然出钱出力。2008年5月1 2日,汶川大地震牵动了无数人的心,灾情震憾了他的心,他几次踊跃捐资,积极为灾区献爱心,他的所作所为得到了社会的肯定。用他自己的话说;"是国家让我创业成功,在国家有困难的时候,我也应该尽自己的微薄之力"。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